您现在的位置是:断杼择邻网 > 探索
通胀超预期,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二”:苹果崩上热搜!A股机会在9月下旬?
断杼择邻网2025-07-09 08:43:53【探索】6人已围观
简介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美东时间9月13日,美国披露重磅数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8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8.3%,环比上涨0.1%,高于预期的8.1%。剔
炒股就看,通胀权威,超预专业,期美期苹及时,股遭果崩股机全面,遇黑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色星上热搜
美东时间9月13日,下旬美国披露重磅数据。通胀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超预8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8.3%,期美期苹环比上涨0.1%,股遭果崩股机高于预期的遇黑8.1%。剔除食品和能源成分的色星上热搜核心CPI同比上涨6.3%,依然高于预期。下旬
美国8月CPI通胀数据高于预期,通胀市场认为这意味着美联储或将在未来更长时间内鹰派加息。DoubleLine Capital首席投资官、有着“新债王”之称的杰弗里•冈拉克表达了对美联储加息的担忧,他担心美联储在加息抗通胀方面可能会做得过火。
“CPI报告对股市无疑是负面的。这份报告意味着,我们将继续受到美联储加息政策压力,”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研究主管Matt Peron表示,“CPI还会推迟市场预期的短期内的‘美联储转向’。”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美联储利率决议将在9月22日公布,此前市场超八成资金押注美联储将加息75个基点,而目前加息100个基点的概率已上升至33%,市场预计明年美联储政策利率将达到4%-4.25%区间。
“加息75个基点已是非常大概率,在短期内会对美股带来较大的冲击,全球股市也会进行一个被动的调整。”弘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少波说,“它不会改变我们的趋势,但会延长我们调整的时间。”
美股市场因通胀数据而走入“黑色星期二”,VIX恐慌指数盘中一度飙升超18%至28.15。
截至美股收盘,纳斯达克指数跌5.16%、标普500指数跌4.32%、道琼斯工业指数指跌3.94%,创下逾27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昨夜美股走入“黑色星期二”后,99%的成分股都出现下跌,从美股、原油再到黄金,除美元外的所有资产都遭遇抛售。而美国科技六巨头亦难避免市值蒸发,刚刚发布iPhone 14系列的苹果(AAPL.NASDAQ)市值一夜蒸发1500亿美元,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
8月的通胀数据严重打击了美股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此前,美股曾连续4个交易日上涨,推动市场的主要动力是投资者认为通胀已经见顶。
除此之外,美股还面临着欧洲能源短缺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于美国企业一向在欧洲市场有着大量的业务,因此欧洲市场业务对美国企业的利润水平影响举足轻重。以苹果为例,2021年欧洲市场为苹果带来的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25%。
近期,欧洲因能源短缺而导致通胀率攀升至创纪录水平,欧洲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已超过9%。而欧盟和英国的经济总量合计约2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通胀率攀升抑制消费者需求,而布局欧洲市场业务的美企还需面对美元升值后削减利润带来的压力。
目前,仅按通胀数据和加息预期判断美股步入下降趋势仍为时尚早,加息预期兑现后,市场反而可能走稳。余少波分析,“国内情况与美股不同,A股估值相对较低,政策调控余地较大,A股出现连续大幅调整概率较低,预计9月下旬有机会走出震荡上行的趋势。”
面对美股暴跌、加息预期等消息给全球市场带来的压力,A股是否还能走出独立行情?
余少波认为,当前指数和板块下跌正提供一个吸纳的良机,在加息周期过后,A股和美股都有机会走稳,特别是A股有机会在9月下旬走出震荡上升的趋势。他表示,“我对后市保持谨慎乐观。”
9月14日,A股上证指数报收3237.54点,跌0.8%;深证成指报收11774.78点,跌1.25%;创业板指报收2503.82点,跌1.84%。
很赞哦!(5138)
上一篇: 越南对华果蔬出口10月份迎来强势增长
下一篇: 早盘:美股早盘走高 道指上涨120点
热门文章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优化投资环境 扩大外商投资增量
- 苹果又涨价!这次是Apple TV+和Apple Music等流媒体服务
- 告别零点、购物车扩容、一键退差价,今年“双十一”迎新变化
- 注册制下“借壳”新案例:中国500强企业入主山东华鹏
- iPhone 15 USB-C稳了!欧盟最终批准将迫使苹果手机改用USB-C的法律
- 华为再向外企专利维权!状告亚马逊侵害专利,律师:做好论证有较大胜算
- 10月25日四大证券报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 苹果更新App Store审查指南:新增Matter、NFT、广告活动管理等相关内容
- 洛阳钼业独立董事王友贵拟增持不超过6000万股H股
- 小摩多头:中国股市正值逢低买入的好时机 明年美股收益挑战更大